爷爷、我和边陲
我的爷爷徐力群是一位伟大的摄影家、著名的文化学者,他还是一位旅行家。
爷爷的一生中去过很多地方,拍摄过很多风景。最重要的创举有三件:爷爷曾在70年代初到80年代用15年时间,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对鄂伦春族进行了深度的考察与跟踪采访;从1986年9月至1991年9月,用五年时间绕行中国边境一周,撰写一百多万字纪实笔记,还举办了 14次摄影展览;爷爷和潘蓉奶奶以“文化比较中国的鄂伦春族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为课题,环行北极圈八个国家中的七个国家,对北极人类进行人类摄影考察,成为了中国到北极考察的第一人。、
爷爷留下的文字和摄影作品深深触动着我,2016年的时候我向爸爸提出了想要去走爷爷曾经走过的路,去看看爷爷所看过的风景的想法。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爸爸说他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只可惜一直忙于做生意没有机会去做。爸爸愿意带着我去走边陲,但是北极可能就要以后我自己去走了。我们给再走爷爷边陲万里行的计划命名为“走边儿”,因为爷爷的一生都是在走边儿。
说到走边儿这事儿吧,还真不是一时兴起。小的时候就一直听爸爸讲爷爷的故事。我也曾多次跟我的同学、朋友讲述爷爷的伟绩,每次都是满心的骄傲。光是想想三十年前边疆的环境就明白爷爷有多不容易,爷爷驾驶长江750摩托车,环行中国的边疆和海疆,全程耗时5年,留下了非常多珍贵的资料。爷爷把留下的资料都保护的很好,每一本日记都整整齐齐的,六万多张照片也都非常完整的保留下来了。我看过很多遍爷爷写的书《边陲万里行》,也看过爷爷在走边疆时写下的日记,真的让我敬佩。那些日记,都是爷爷在走边疆时每天早上四点起来记录的,走边疆非常辛苦,但是爷爷坚持下来了,一走就是五年。后来爷爷生病了,是多系统神经变性病,他在我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爷爷,但是爷爷所描述的世界让我向往,可能是受到了爷爷的影响,我的座右铭就是“永远在路上才是一生不改的风景”。
爷爷八十年代的边陲万里行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边疆的人民生活和环境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要去寻访他们,看看他们今天的生活。在爸爸的全力支持下,放心大胆地去计划了。后来,叔叔也加入了再走边陲的计划。“边陲万里行”本身就是一个很伟大的事儿,有了我们后辈的传承,让它变得更有意义。我想,如果这次活动能更深度让人们对边陲有所认知,对比三十年来的变化也将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的记载。爷爷徐力群在三十年前就提出了边陲学之说,爷爷说:“边陲好似一个鸡蛋的外壳,它存在的形态与意义是特殊的、科学的。但是人们的注意力往往在于鸡蛋的内部——蛋清和蛋黄,而忽略了蛋壳的存在。这个想像出来的不恰当的比喻,也许就是我去探索那个‘鸡蛋的外壳’的原因吧。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学说?它就叫‘边陲学’。”爷爷提出边陲学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领略了那些和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不一样的美好,也许边疆的人民生活水平达不到和我们一样的高度,也有可能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全然不同,当然他们可能活得更真实与快乐。
此次再走边陲,我希望遇见的就是边疆的他们和我们的不同,路上我会向叔叔学习摄影,自己拍一些照片,像爷爷那样记录我眼中的美好。虽然小学毕业就去国外上学的我写作水平达不到爷爷的高度,但我还是希望通过写日记、文章的方式把此行记录下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直播也成为这次活动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让更多关心我们的人了解边疆,直播留下的视频也会成为走边儿的宝贵资料。
我一直说:去走边儿,我也要把我们的爱带去边疆!在爷爷的摄影作品里我发现了很多条件很差的学校,那些孩子的学习环境远比不上我们在城市里的孩子好,一直想着能不能帮助他们、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乡村“一校一梦想”计划,他们的计划和别的公益计划有所不同,他们本着帮助乡村学校完成紧迫需要的梦想,而非普遍我们所给予的“我们认为他们所需要的”。“ 一校一梦想”计划已经帮扶了许多学校了,有的学校的孩子喝上了干净的井水,有的学校的孩子用上了崭新的桌椅,有的学校的孩子能够在操场上奔跑,再也不需要担心泥土的不平坦会让自己摔倒。我被“一校一梦想”深深地打动了,决定投身其中。我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我会给边疆的孩子们带去爱,圆他们的梦!我会在边疆路上去寻访条件差的学校,找到他们迫切的需求,帮助他们向基金会申请,请基金会帮助学校筹集善款,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们实现梦想。
边陲路上会遇到很多危险,但是这些困难都不会让我们退缩。去看奶奶的时候,她不放心,跟我说:“要不咱别去了,多危险啊。”我坚定地跟奶奶说:“我一定要去,而且要一往直前!如果边疆的环境真的那么恶劣,那当地人的生活我们就更应该去关心”,所以如果能通过这次走边儿成功地让内地的人们对他们有更多的认知。人们更深地研究“边陲学”会让边疆更快地发展和进步。
(走边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