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慎怡堂的一则“家训”说起

首页    教育    从胡慎怡堂的一则“家训”说起

昔日四川贡井“慎怡堂”的胡家,因其先辈经营布业元和店发家,曾被人称为“胡元和”。由布业胡元和发展到后来的盐业慎怡堂,并跻身于自贡盐场赫赫有名的“老四大家族”之列,四代经营历时达百余年之久。如此豪门大族,自然有“家训”示其子孙:“薄己厚人,勤俭持家,不贪为宝。”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可谓道出了胡家的先辈们在为人处事、持家治业上的真知灼见。

胡慎怡堂的发家人胡元海,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人氏,自幼家境贫困,知晓人生艰难,长大成人后,立志要成家立业。在亲友的帮助下,胡元海于清道光初贩少量棉布来四川自流井出售。先是肩挑担子赶场出卖,待积得相当资金与本地一王姓女子结婚安家后,在自流井新街五皇殿对面买下屋子五间,扩大布业经营,其商号取名为“元和店”。夫妻二人经营的元和店与众不同,在棉布售出前,先将其缩水,为了保持布匹的色泽,又把缩水布浆洗晒干之后再卖,卖出去的布,童叟无欺,尺寸不仅足够,而且往往还要多一些,一般一尺布要多一分。也许就是这种看似亏本的买卖,引来了众多的买家, “胡元和”在自流井一度名声鹊起,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于是胡元海进而将布店扩大发展到了贡井,那时市面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要买布找胡元和。”以此可见当时自贡民众对胡氏布店信任度之高。

胡元海夫妇靠诚信经营布业起家后,并没有懈怠,而是更加的兢兢业业、克勤克俭。胡元海每逢赶场去卖布,总是自带一饭团外加一盐蛋过一顿,从不乱花一文钱。而其妻王氏,更是勤俭持家。某年,胡家的一口饭锅打烂了,王氏舍不得换新的,一口半边锅用了很长的时间。

胡元和布店经过二十多年的勤俭经营,元和店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越积越多。胡元海从布业起家,已由贫困成为贡井富户。这时又适逢 “川盐济楚”,自贡盐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胡家抓住历史机遇,由布业经营转向以盐业经营为主,在胡元海经营盐业期间,凿成了见龙井、元龙井、临江井、双龙井、知坛井,又拥有瓦斯灶30口,租谷2千担,流动资金白银数万两。这时的胡元海由富户成为自贡首屈一指的盐商大户。胡元海夫妻二人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为了使家业发达,维持久远,总是勤俭节约,并以勤勉鼓励后人。胡元海的妻子王氏,到了晚年,虽已是丰衣足食,却仍然十分节俭,活至82岁死时,后人拣出其补巴衣裤及补巴用的破旧布片,竟装了半个背篓。她常说,睡觉时衣服与席子摩擦容易破损,睡时要改穿补巴衣服。由于胡元海夫妻的身体力行,“薄己厚人,勤俭持家,不贪为宝”的家训,自然也就成为了后人们所恪守的行为准则。

胡元海夫妻二人育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在清同治初年,胡元海长子胡勉斋继承父业主持家政。勉斋少时曾应童子试不第,后放弃科考,13岁随父学习经营家业。在主持家政后,他一面淘凿旧井,增加卤源,一面又开凿新井,以扩大瓦斯和卤水来源。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盐运业务,其盐号取名福临怡,所设分号、堆栈远达重庆、宜昌、沙市。又于同治四年,兴建寨子岭房屋,次年,又增筑下厅财门、仓屋等,于同治六年落成,取名“慎怡堂”。在经营盐业三十年间,胡勉斋使胡家产业由胡元和发展到了慎怡堂的阶段。那时,胡氏家族新增盐水火井6眼,瓦斯灶58口,共有推卤水牛500多头,租谷5千余担,运盐资金及现金达白银30余万两,为慎怡堂日后的大力发展奠定了牢实的基础。胡勉斋能在经营上取得如此的成功,除了他顺时而为,借助了“川盐济楚”的大好时机,利用了井浅卤佳的优越自然地质条件外,还与他团结同胞三人,克勤于业,克俭于家,严于律己,乐于行善,广积人缘,营造家内外的和谐气氛等原因分不开。胡勉斋大富之后,把其收入的一部分用以修路、济贫。从胡勉斋开始,胡家于每年年终腊月,以米百余担,铜钱千余串,作赈济贫民之用,并持续了四五十年之久。清朝廷钦赐“乐施好善”匾额,以示嘉奖。光绪十六年,胡勉斋独资修筑了由威远界牌街口起经龙回镇、大井坝、双石铺、金带铺、直至简阳的这条官道。此后,胡家又修筑了贡井草学堂至荣县成佳场以及舒家坳至双石铺的大路。

作为胡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胡勉斋不仅自己崇尚节俭,而且还要求家人都要学会勤俭过日子。比如在穿着上,他要求家属除过年过节外,均不穿华丽服饰。他常说:“吃饭只要吃得饱,何必四盘四盏,穿衣只要保得温暖,何必计较新旧;大亏当前,小心设法避开,小亏无伤大体,切莫吵闹急躁,悄悄吃了就是。”在日记中,他还写下这样的话:“不贪为宝,吃亏是福。”正是由于胡勉斋以身作则,带头践行了胡家的“十二字”家训,胡氏家族到了第二代才能得以持续的兴旺。胡氏家族在前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一跃成为贡井之首富。古语说:“富不过三代”。此话很有道理。第一代创始者亲历创业之艰辛;第二代、第三代继承者亲睹钱财来之不易;第四代条件优越,不知粒粒皆辛苦。在暴富之后,胡家子弟忘乎所以,只知道追求享乐,早已把“勤俭持家”的祖训丢到九霄云外。奢侈浪费、恣意享乐、一掷千金、挥霍无度、重官轻商等不良之风在胡家迅速蔓延,一步步啃食着“胡氏家族”齐家兴盛之根基,致使偌大一个胡家产业极盛而衰,淡出了它在自贡盐场的辉煌。时移世易,“胡慎怡堂”已不复当年的荣光,胡氏族谱一度在战争中毁损,褪却了贡井“四大家族”光环的胡氏后人随着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散入全国各地,但这十二字家训却在一辈一辈胡家族人们的言传身教中传承了下来,默默守护着后世子孙,新中国成立以来,胡氏子孙中担任市人大代表者2人,担任区人大代表者4人,被评定为高级职称者8人,获得地市级以上奖励者3人。2015年,在胡氏后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昭曦的主持下,胡氏族人又重新编订了《胡氏族谱》,将这“十二字”家训和家族兴衰成败之历史印刻其上,警醒后人不忘祖训。

(自贡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