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林:辞职回家照顾患病父亲 因孝研发康复机创业脱贫
黄建林,男,1978年2月生,宝鸡高新区钓渭镇张家村村民。
今年40岁的黄建林,9年前在市上一家建筑公司当电焊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正当黄建林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时,父亲却突然于2009年4月因脑梗导致偏瘫,生活不能自理。
黄建林是村里有名的孝顺孩子,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也没有兄弟姐妹,全部生活来源就靠他一人。村上人看他家确实困难,就把他家评定为低保户,每年可以领取一定的低保金,这样也可以为黄建林减轻一些负担。看到黄建林这娃孝顺,村里的热心人还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但姑娘一看这家的现状,就再也没了下文,他到如今也没找下媳妇。看着儿子成了光棍,自己又瘫在床上不能动,黄建林的父亲哭着说:“我不如死了算了。”
父亲不能再躺在床上了,不但容易胡思乱想,也不利于身体康复。到底该怎么办呢?黄建林思考了很久。
2010年的一天,黄建林搀着父亲在村里锻炼,看到有小孩用学步车学走路。黄建林想,如果把这学步车变大,让成人也能使用,刚好能满足父亲的需要。带着这个“点子”,黄建林发挥自己的电焊技术,埋头钻研了一个多月,改了十几次设计,终于为父亲手工打造了一台老年版的学步车,也就是第一代残疾人康复训练机。
有了这台残疾人“学步车”,父亲不用人搀扶,就可以自己活动,黄建林也就近找了份工作。在使用过程中,黄建林发现父亲小便难以自理,就在“学步车”下端加装了一款简易排便器;发现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会使父亲体力不支,他就在“学步车”上端加装了一条宽一点的尼龙带,父亲走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发现父亲每次进到训练机里面,抬次腿要费很大劲,他就给“学步车”开个“口”,变成了可开关闭合式……
随着黄建林的不断改进,这台“学步车”父亲越用越顺手,甚至能自己外出上街了,没想到还为儿子拉来了好几笔生意。周边村子里一些家中有偏瘫病人的村民,在得知有“老年学步车”后,慕名来到黄建林的家中,问他“老年学步车”还有没有、能不能卖。
但给父亲做的“学步车”有点简陋。黄建林深知偏瘫病人的痛苦,更想满足这些家属的需求,他就将“学步车”进一步改良,并起了名字“残疾人康复训练机”,到现在已经陆续卖出了27台,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017年4月,黄建林的父亲安详去世,那台“老年学步车”伴随父亲七年,让他的最后时光充满温暖。
“我们家属于因病致贫,但这个贫困户的帽子我一定要摘掉!”黄建林说。目前,黄建林正在研发“第三代”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扶贫干部还帮他办理了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等到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办好了,他打算年底再购买电焊、机床等设备,办厂批量生产残疾人康复训练机。2017年12月,黄建林的事迹被《宝鸡日报》、宝鸡电台、宝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入选2019年8月“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