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

首页    十大慈孝故事    第六届慈孝故事人物    刘彤

刘彤

 

刘彤,女,1968年生,镇江市政协常委、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总经理。

2018年12月11日早上,尽管连日的雨雪天气令气温降至零下,可是,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整幢大楼里却是暖意融融。不仅楼内地暖开得足足的,令室内温暖如春,而且“爱心姐妹艺术团”率领着一群爱心志愿者带着水果和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来看望慰问住在这里的200位老人,陪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九久老年康复中心创立于2010年10月16日,是一家集助老、养老、慈善帮困、扶贫养老、老年康复、老年保健、社区居家养老互动等为一体的民办养老机构。

该中心董事长刘彤曾是南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副总经理,然而,就在她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一场意外打破了原本顺风顺水的生活。

2006年,母亲被检查出小脑萎缩,这让长年奔波在外的刘彤内心充满了愧疚。为了弥补自己对母亲照顾不周的疏失,她专门给母亲请了一个24小时的护工,同时在宁镇之间跑得更勤了,每天按时为母亲擦揉身体、不厌其烦地与她“聊天”。慢慢地,母亲的气色好多了,周围邻居都赞不绝口。

然而,正当刘彤为母亲病情趋稳而高兴时,父亲竟然又被查出身患肺癌,需要手术。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让刘彤不知所措。繁忙工作,辛苦奔波,艰难生活,长期下来,说不累无疑是假话。身心俱疲的刘彤不得不重新思考更好的应对之策:安能求得两全策,不负事业不负亲?

想想这几年自己的经历,再想想身边像自己一样在工作与照顾老人之间来回颠簸的同龄人,刘彤不知不觉萌生了办一家养老院的想法,既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又能服务更多像她这样的家庭。

说干就干。2010年,刘彤毅然辞掉了年薪高达30万元的高管职务,回到镇江的父母身边创办了镇江九久老年康复中心。然而,从照顾两个老人,到照顾一群老人,刘彤遇到的困难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可再大的困难也打不倒这个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女强人”。路子不对,重来;方法不对,重来:方式不对,重来……为了更好地照顾这群“老小孩”,刘彤吃住都在养老院,亲自给老人洗澡,喂饭,掏耳朵……康复中心的老人平均年龄达到80岁,很多人都有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尤其是有不少是患有俗称“老年痴呆”的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其照护难度超乎想象。有时,刘彤为了哄一个老人吃饭就要花上一个多小时。

拒收红包是“九久”给员工定下的规矩,然而2013年年底的一天,刘彤却“破例”收下了何老先生家属所给的200元红包。2012年初正月住进“九久”何老先生是退伍老战士,已经90岁出头。便秘是老人最常见的毛病,何老先生也是如此。那年夏秋之交的一天,常为便秘烦恼的他却突然拉起了肚子,水泻不止,可他偏偏又用不惯尿不湿,三五分钟上一次马桶,大完了还要清洗屁股,可才刚刚弄完,他又要大便了,把个照顾他的护工弄得精疲力竭。没办法,刘彤和副总柯敏两个“高管”亲上“火线”。两人呆在何老先生的房间里,服侍他上马桶,同时与他拉家常,分散他的注意力,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三天。后来,何老先生见着儿女就说,“你们都没有刘院长和柯敏对我好”。2013年年底,何老先生不幸去世。刘彤前去吊唁时,何老先生的大女儿跪在地上递给刘彤一个200元的红包,无论如何请她转交给一直照顾父亲的护工,说这是父亲临终的遗言。刘彤流着泪接过红包,也明白了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更明白了“九久”就是要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由于“九久老人康复中心”赢得了老人及其子女的充分信任,到2014年时,中心就已经“一床难求”。为此,刘彤又开始寻找更大的地方,以期能为更多的老人解决养护问题。很快,该中心便搬到了占地达15亩,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交通便捷且紧邻南山风景区的官塘桥路鸿雁山庄,入住的老人也由102人增加到了200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刘彤还启动了精准养老工程,准备通过与社会爱心企业合作为那些需要社会救助的贫困老人提供爱心看护服务。此外,她还准备积极探索居家养老等新模式,以迎接汹涌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曾被评为镇江市首届“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并当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和镇江市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