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人民的好干部

首页    十大慈孝故事    前三届十大慈孝故事    吴仁宝:人民的好干部

吴仁宝2

 

吴仁宝(1928-2013),男,汉族,1928年11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今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他1951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农民企业家,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农民教育家、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

个人生活

81岁的吴仁宝走起路来仍像是一路小跑。白衬衣、黑布鞋、矮个头,略微驼背,嘴里叼着一支将熄的香烟-据说这是他的绝活-思考时点燃一支烟一口气抽完。华西村民族宫礼堂里坐满了来自山东、新疆、浙江、上海等20多家单位的考察团和参观团,头顶上的五星灯布局,恍若置身人民大会堂,大家纷纷拿出相机翘首以待。2003年激流勇退后,老书记每天上午的报告会就成为华西村最大的旅游亮点。

吴仁宝依靠对政策的嗅觉,每天早晨6点30分准时收听广播新闻,晚19点定期收看《新闻联播》,即便出差在外也雷打不动。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吴仁宝“一个会议赚了一个亿”,其实是在1992年3月初的一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播出后,吴仁宝当天夜里2点钟召集党员干部大会,发动全村人立刻奔赴全国各地用尽各种办法购进原材料。果然,待到3月11日“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几倍。即便已经退休,吴仁宝仍保留着半夜召集会议的习惯,迅速传达政策动向。

执政表现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从1957年开始,吴仁宝在华西村党支部、党委书记,他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华西村由一个欠债累累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1996年,华西村工业经济总量超20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润2.2亿元.全村居民住房别墅化,30%的村民家庭拥有轿车,户户存款超过6位数。华西村积极扶持贫困村的经济发展,确定在“九五”期间帮助周边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8个村、8000人脱贫致富。

从1964年至1972年,吴仁宝带领华西人一股劲苦干了8年,把原来1300多块七高八低的零星田块,改造成400多块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大田,赢得了人变、地变、产量变。《15年规划》提前7年实现。到了1976年,当时的华西大队工副业达28.2万元,已占全年总收入的54.4%,集体积累(合资产)已经有60万元,“做煞大队”(当地土话,意为干活干得太苦)变成远近闻名的幸福村。 1979年9月,华西大队首次受国务院嘉奖。1983年,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1979年,正是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吴仁宝却提出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案:全村500多亩粮田由30多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后来,在吴仁宝的安排下,一些村民们外出学手艺,回村后陆续办了锻造厂、带钢厂、铝材厂、铜厂等。在那段时间,华西人陆续办起了以冶金、纺织和有色金属为主的40多个企业,全村95%以上的劳动力投入到了工业生产。1980年,华西的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吴仁宝就提出,华西富了,要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多少年来,吴仁宝带头践行自己的诺言,关心周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爱周边村村民的安居乐业。群众自编顺口溜来表达:“儿好、女好,不如华西村好,千谢、万谢,要谢仁宝大大。”(注:大大是地方方言,是哥哥的意思,比吴仁宝小的周边村民一般都亲切地称他为仁宝大大)。为了分享华西村的经验,从2001年开始,一批周边村子先后自愿并入华西村。在他的推动下,华西村支援黑龙江和宁夏各建了一个“华西村”。他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培训班,又通过“智力扶贫”,带动外地10万人脱贫致富。